中庸
《中庸》是儒家经典的《四书》之一。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三十一篇,作者孔伋。宋朝学者对《中庸》非常推崇,而将其从《礼记》中抽出独立成书,朱熹则将其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合编为《四书》。
《中庸》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“中道及常理”之意。而执中又当求“中和”,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“中”,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“和”。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。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(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),做人的规范如“五达道”(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昆弟(兄弟)、朋友之交)和“三达德”(智、仁、勇)等。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“至诚”。而三字经云:“中不偏,庸不易。”
《中庸》提出,“天”赋予万物“性”。“性”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“理”。按“理”而生活,完成天所赋予的使命,就是“道”。《中庸》指出道对于人来说是各有不同的。区别,调整各种不同的使命,使之成为大家都遵守的原则,被称为“修道”,即“教”。“性”、“道”、“教”之论指出了人被“天”赋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。这也是全篇的宗旨。强调“诚”的重要,诚即是《大学》中所述说的“诚意”。“诚”是人先天的本性,“明”是与“诚”相生的。由诚而达到明,再由明至于诚。“不诚无物”,至诚的人才能充分的发挥本性与感化人群,进而成为人们的最高典范。
朱熹特将中庸重新编订,分成三十三章,称为中庸章句,大致是论述下列三重点:
- 首言道出于天,而道的本体备于己而不可离,遵此道而修是为教。
- 次言存养省察之要,重在戒慎恐惧以慎独。
- 终言天地育养万物,圣神功化之极的至高境界-无声无臭。
《中庸》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论及《诗经》的篇章以解释其理念。
目录
- 四书的形成一
- 四书的形成二
- 《中庸》与四书
- 什么是中庸?一
- 什么是中庸?二
- 天命之谓性一
- 天命之谓性二
- 天命之谓性三
- 率性之谓道
- 修道之调教
- 道的间释
- 慎独之道
- 天命与人性
- 未发与已发一
- 未发与已发二
- 未发与已发三
- 中和之道
- 中庸之难
- 中庸的榜样
- 中庸的坚守
- 中庸之难颜回
- 中庸之难子路
- 中庸与固执
- 君子之道费而隐一
- 君子之道费而隐二
- 君子之道费而隐三
- 忠恕之道
- 君子言行
- 性命之道
- 射礼之义
- 何调鬼神
- 何谓体物
- 大德必受命
- 天命与周礼
- 天命与命
- 以礼为孝
- 天地人之礼
- 修身为本
- 礼统仁义
- 修齐治平
- 九经常道
- 九经之利
- 九经之法一
- 九经之法二
- 豫则立
- 反身归诚
- 诚的间释
- 诚的来源
- 《大学》诚意
- 以诚为本
- 诚之之法一
- 诚之之法二
- 诚明之辩
- 参赞天地
- 改造世界
- 至诚感通
- 不诚无物一
- 不诚无物二
- 天地三境界
- 至诚广大
- 至诚不息
- 圣人法天
- 中庸之要
- 出处去就
- 尊古重礼
- 从周之道
- 依乎天人
- 君子之名
- 仲尼之道
- 圣人配天
- 至诚化育
- 入德之道
- 至诚感通
郑重声明:不用担心支付后不给资料,敬请放心自助购买,网站会自动刷新出下载地址。 本站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收集,仅供参考学习不提供答疑解惑服务。 以上内容全部由网站用户发布,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本站不拥有此类资料的版权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。 本站不探讨所谓学术真假的问题,部分玄学、医学、武术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,不当操作产生的后果自负。 如遇网盘分享链接失效,请联系客服,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。 本站资源持续更新中,永久会员可无限制下载,一次赞助终身学习,千万元价值资料免费自学。 部分内容来自于中国民间所传承的民俗文化,仅供娱乐参考,请勿盲目迷信。